計畫簡介
  本計畫擬採取現代編目、圖書資訊技術的優點,將中文古典書目加以數位化,以提供人文學者功能多元的古籍線上研究利器。從學術角度來看,本計畫既是承先,也意欲啟後。2006年,本計畫主持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資訊學院李鶴立教授,參考現代分類編目理論及研究方法檢視漢劉歆《七略》(以《漢書藝文志》為基礎),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中發表了一系列論文。這些論文強調中文古典目錄獨有的特色、探討《七略》的哲學基礎,尤其著重於認識論和漢代儒家的意識形態,因而在知識組織 (knowledge organization) 學界頗受矚目。本計畫的初期構想即來自此《七略》的研究,期盼借重最新科技呈現古典目錄的多元功能;另一方面,目的也在創造一個新穎靈活的數位環境,激發更多古典目錄研究的可能性。

  古典書目的價值有二,清代學者章學誠表達得最為簡扼透徹:「辨章學術,考鏡源流。」除了基本的書目訊息,古典書目最具學術性的是提要和分類法;三者合一,才能發揮彰顯學術結構、條析典籍源流的功能。相較於中國的傳統書目,今日的編目學源自西方,並不重視學術的異同和源流。古典書目則受限紙本的載體與形式,僅能以手動翻檢、人工記憶判讀,給古籍研究、利用帶來了極大的障礙。若能將其數位化,建置成一導航系統,借助資訊科技卓越的檢索、搜尋與整合能力,將可成為功能更完備的研究利器。在此前提下,本計畫提出一個三合一的構想:第一,將重要的古典書目逐步數位化;第二,參考當代線上目錄的理論及機器編碼規格;第三,採用最新資訊技術來呈現分類體系及發展源流。

  在今日的網際網路上,有不少古典目錄已有數位版本,有些更有多個版本。除了品質參差,那些版本絕大多數只是將目錄作為一般文獻、文本,沒有加入目錄的機讀格式,這樣的數位化文獻功能極為有限。理想上,目錄系統中除了應包含原書的大小序和提要外,若可再透過個別典籍、作者所獨具的識別號與權威控制,協助個別典籍與作者的搜尋,將毋須顧慮人名或典籍題名的變動,這是本系統未來努力的方向。

  本系統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執行103年本院數位文化中心-數位人文學專題、104年科技部-數位人文學門之計畫成果。

聯絡人:陳家君 | 電子信箱:cha853000@asihp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