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者回饋Facebook Line Twitter 複製網址
五代及宋拓片
登錄號fsnrb18314
主要題名宋游玉華山記
碑題
名稱種類
游玉華山記首題
性質 輿地
書法楷書
語文漢文
高廣
類型數值單位
原拓63×98 cm
拓裱70×117 cm
裝潢托裱
撰文者張崏
書丹者冀上之
刻工李玉
著作、立石時間
宋 北宋 英宗 治平三年五月; 1066
出土地點
省份縣/市其他資訊備註
陝西宜君
影像原件
媒體類型檔案名稱/編號
數位影像全彩光碟代號: 107Y08b0022, 107Y16b0044
數位影像全彩壓縮光碟代號: 107Y08b72JS001, 107Y08b150JS002
釋文
內容出處
游玉華山記
繇宜君縣西南行四十里,有山夾道而來者,玉華也。其南曰野火谷,有石常然〔一〕,望之如爨煙,而莫知其所自也。野火之西曰鳳皇谷,則唐置宮之故地也。蓋其初有九殿五門,而可記其名與處者六:其正殿爲玉華,其上爲排雲,又其上爲慶雲,其正門爲南風,南風之東爲太子之居,其殿曰耀和,門曰嘉禮。知其名而失其處者一,曰金飈門也。今其尺垣隻瓦無有存者,過而覽之,但見野田荒草而榛荊也。其西曰珊瑚谷,蓋嘗有別殿在焉。珊瑚之北曰蘭芝谷,昔太宗詔沙門玄奘者譯經於此,其始曰肅成殿,後廢而爲寺云。中有石巖,嶄然天成。下有鑿室,可容數十人,有泉懸焉,勢若飛雨。有松十八環其側,皆生石上,高可十尋,端如植筆。其西且南,有崖曰駐鑾。其始入也,雙壁屹然,如削石而成。既至其處,若視甕側。有泉飛而下,如懸布,如噴珠,其名曰水簾。稍北有崖與泉,亦若是而差小焉。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,余與六人者來游,乃相與坐石蔭松,聽泉而飲之。已而覽故宮以𧜏褢,問遺事於田老,方囂然不欲歸。而余與六人者或有官守,或以事牽,其勢不可久留,既宿而遂去,然而相視有不足之色。余爲之言曰:夫山林泉石之樂,奇偉之游,常在乎窮僻之處,而去人迹甚遠,故必爲野僧方士與夫幽潛之人所據而有也。然幽潛之人,知好之而力不足以營之,惟佛、老之説可以動人,故其徒常獨有力,而危亭廣廈,眺覽之娛,莫不爲其所先也。夫以有唐之盛,窮天下之富,建宮於此,隨而廢沒,而杜甫乃其時人,過之且有悲傷之感,至或形於歌詩。獨寺僧之徒,更相傳而不息,迄于今而尚存,則雖天下之力,亦有屈於此歟!以太宗之賢,致治之美,宜其愈久而彌傳也。今問諸遺老,無所稱道,而彼玄奘者,特一浮屠耳,然説者至爲荒怪難知之語,以增大其事,豈人之情常樂於放僻,而易忘於中正哉?又豈物之盛衰廢興,亦各有時,而此特其盛時也歟?斯可爲之歎息也!若夫太宗之賢,天下之力猶不能長有此也,則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,又何必以不久留爲恨哉!然荒崖窮谷之崎危,廢宮頽址之蕭條〔二〕,雖累歲月,未嘗有一二人游焉,而余與六人者同時而來,亦可謂之盛哉。六人者,余兄子堅、弟𡷨,與太原石繼和公美、河東郎几康伯、溫陵陳説君豫、西河兾上之冠卿也。壬申滎陽張崏子望記〔三〕,上之書,李玉鐫。

《金石萃編》卷一三六。又見《游志續編》卷上,《古今游名山記》卷七,《名山勝概記》卷三七,《古今圖書集成》職方典卷五四九,雍正《陝西通志》卷九一,《金石苑》。

〔一〕常:原作「當」,據宛委別藏本陶宗儀《遊志續編》改。
〔二〕廢:原作「發」,據右引改。
〔三〕滎:原作「熒」;崏:原作「緡」,據右引改。
《全宋文數據庫》
叢拓識別碼SR11603
叢拓題名宋游玉華山記
叢拓類別複本
叢拓子項
次序拓片登錄號拓片題名
1fsnrb02134宋游玉華山記
2fsnrb18314宋游玉華山記
數量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