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錄號 | fsnrb06177 |
主要題名 | 北宋重修文宣王廟記 |
碑題 | 名稱 | 種類 | 重修文宣王廟記 | 首題 | 文宣王廟記 | 別稱 | 北宋重修文宣廟記 | 別稱 |
|
性質 | 儒學 |
書法 | 行書 |
語文 | 漢文 |
高廣 | 類型 | 數值 | 單位 | 原拓 | 150×79 | cm | 拓裱 | 153×80.5 | cm |
|
裝潢 | 托裱 |
撰文者 | 劉從乂 |
書丹者 | □昭吉 |
篆額者 | □昭吉 |
刻工 | 安仁祚 |
著作、立石時間 | |
出土地點 | |
影像原件 | 媒體類型 | 檔案名稱/編號 |
數位影像 | 全彩光碟代號: 105Y08b0068, 105Y16b0136 |
數位影像 | 全彩壓縮光碟代號:105Y08b72JS001, 105Y08b150JS003 |
|
釋文 | 內容 | 出處 |
---|
重修文宣王廟記
觀察判官、朝散大夫、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、兼殿中侍御史劉從乂撰。(缺)昭吉書并篆額。
昔在先王,法龜圖而畫卦;降于中古,效鳥蹟而成文。吉凶生而爻象興,仁義起□□□□。□□□□□所以察鬼神之情狀,窮天地之變通。考往知來,鈎深索隱,則物無遁形矣。是知典墳者,所以復父子之孝慈,正君臣□□法。立言垂範,與士作程,則人知所措矣。非規矩則不能定方圓之用,非準繩則不能質曲直之疑。憲章開八政之源,名教挈五常之器,必由是也,何其盛□。□得國有庠,鄉有校,黨有序,家有塾,雖設教不倫,其歸一揆。譬乎貞筠勁挺,假□羽以滋深;美璞珍奇,成琮璜而益貴。然後□仲尼之道,揭而行之,與日月以俱懸;仲尼之德,推而廣之,與江河而同潤。輔相皇王之大業,天縱多能;彌綸宇宙之全功,日彰聖績。其於遺風餘烈,賁古輝今,□□復書。昔唐之季也,大盗尋戈,權臣竊命。地維絶紐,八鑾遷貿於東周;天邑成墟,三輔悉奔於南雍。天祐甲子歲,太尉許國□公,時爲居守,纔務葺修,遂移太學并石經於此。露往霜來,彫墻半圮;塵封蘚駁,塑像全隳。屬吾道之有歸,見斯文之不墜。我太師令公禀嶽秀川靈之英概,負虎眉犀額之雄標,張智勇以經邦,立誠明而馭下。鳴鍾沸鼓,辛勤討伐之勳;攬轡登車,慷慨澄清之志。皇帝闢統之明年也,念漢五陵之豪族,桀驁輕浮;秦四塞之要衝,推埋剽掠。將袪故態,每念難材。閫外牙璋,方思宿將;關中管鑰,荐委通賢。一角來而上應玉繩,九苞鳴而動諧金奏。仰分憂寄,旁奉政條,投惠而民懷,發奸而吏懾。申明獄訟,引决如神。勸課耕桑,服勤務本。令出而隨如注壑,化行而速若置郵。加以鈐閣曉開,劇談名理;玳筵夜洽,高會英儒。一日因謁靈祠,顧謂賓佐曰:「厚禄高官,咸稱弟子;隤垣壞宇,孰念宗師?豈□□務通方,不資於國耶?致功成利,無益於民耶?」觀風吏斂袵而對曰:「昔者仲尼生於周之末世,事於魯之亂邦,長幼失宜,冠婚亡序。繇是删《詩》《書》而定《禮》《樂》,贊《易》象而修《春秋》,扶世導民,勞形役智。卑棲下位,則席不暇温;歷聘諸侯,則車無停響。斥于齊而逐于宋,厄于衛而困于陳。每屈己以救時,欲化風而成俗。昭王厚禮,固輕千社之封,矧寸禄乎?靈公奇待,不顧萬鍾之粟,矧束脩乎?孟軻所謂『生人已來,未有如夫子者』也。功如是,德如是,豈無益於民乎?豈無資於國乎?」我太師令公取製度之規以模黌舍,量經營之費遂出俸財,霞張夢奠之楹,粉耀藏書之壁,增華崇麗,眩目驚心。青璅丹梁,見廊廡軒墀之潔;藻扃黼帳,有豆籩庋櫝之儀。莫不賦彩揮毫,參靈運思。堯身禹狀,□神凛凛以如生;月角山庭,畫像莘莘而在列。介珪華袞,享王爵於高封;八簋三牲,遵國章於常祀。工徒告畢,廟貌斯嚴,英旄□□之賢,瞻之如市;挹讓周旋之教,靡若從風。里閭焜耀於搢紳,文雅闡揚於洙泗。從乂功虧摘槧,才類編苫,敘美圖芳,俾刊貞琰,□□課拙,強扣庸音。時大宋建隆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記。
推誠奉義翊戴功臣、永興軍節度、管內觀察處置等使、特進、檢校太師、兼中書令、行京兆尹、上柱國、瑯琊郡開國公、食邑四千五百戶、食實封一千三百戶王彥超。安仁祚刻字。
《金石萃編》卷一二三。又見《金石苑》。 | 《全宋文數據庫》 |
|
叢拓識別碼 | SR11619 |
叢拓題名 | 北宋重修文宣王廟記 |
叢拓類別 | 複本 |
叢拓子項 | |
數量 | 3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