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者回饋Facebook Line Twitter 複製網址
五代及宋拓片
登錄號fsnrb02161
主要題名北宋阿育王寺宸奎閣碑
碑題
名稱種類
阿育王寺宸奎閣碑別稱
性質 佛教
書法楷書
語文漢文
高廣
類型數值單位
原拓252.5×125.5 cm
拓裱268×136 cm
裝潢托裱
撰文者蘇軾
書丹者蘇軾
立石者蔡貴易
題記
內容作者年代
四明阿育王寺故有宸奎閣,不知燬自何年,寺西折數十武即妙喜泉,相傳沉碑在焉。余抵四明,命僧索之水中,乃得唐范的書「常住田碑」一通,其陰則有宋張無垢撰「妙喜泉銘」。數百年舊迹,一旦軒露,良亦有數哉。後從范東明司馬譚及蘇長公閣記。司馬家藏有長公舊刻,余為欣然,命林生芝雙鈎入石以補阿育闕典,長公書流播甚多,獨此筆法猶勁有歐顏風致,願與海內操觚者共寶焉。萬曆乙酉冬孟,郡守溫陵蔡貴易識。 蔡貴易明萬曆十三年(乙酉,1585)冬
著作、立石時間
宋 北宋 哲宗 元祐六年正月撰; 1091
明神宗萬曆十三年(乙酉)冬重刻; 1585
出土地點
省份縣/市其他資訊備註
浙江鄞縣
影像原件
媒體類型檔案名稱/編號
數位影像全彩光碟代號: 108Y08b0001, 108Y16b0002
數位影像全彩壓縮光碟代號: 108Y08b72JS001, 108Y08b150JS001
照片
負片
照片及底片. 02161:S2-027
釋文
內容出處
皇祐中,有詔廬山僧懷璉住京師十方凈因禪院,召對化成殿,問佛法大意,奏對稱旨,賜號大覺禪師。是時北方之爲佛者,皆留於名相,囿於因果,以故士之聰明超逸者皆鄙其言,詆爲蠻夷下俚之説。璉獨指其妙與孔、老合者,其言文而真,其行峻而通,故一時士大夫喜從之游,遇休沐日,璉未盥漱,而戶外之屨滿矣。仁宗以天縱之能,不由師傳,自然得道,與璉問答,親書頌詩以賜之,凡十有七篇。至和中,上書乞歸老山中。上曰:「山即如如體也。將安歸乎?」不許。治平中,再乞,堅甚,英宗留之不可,賜詔許自便。璉既渡江,少留于金山、西湖,遂歸老于四明之阿育王山廣利寺。四明之人,相與出力建大閣,藏所賜頌詩,榜之曰宸奎。時京師始建寶文閣,詔取其副本藏焉。且命歲度僧一人。璉歸山二十有三年,年八十有三〔一〕。臣出守杭州,其徒使來告曰:「宸奎閣未有銘。君逮事昭陵,而與吾師遊最舊,其可以辤?」臣謹案古之人君號知佛者,必曰漢明、梁武,其徒蓋常以藉口,而繪其像于壁者。漢明以察爲明,而梁武以弱爲仁,皆緣名失實,去佛遠甚。恭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,未嘗廣度僧尼,崇侈寺廟;干戈斧質,未嘗有所私貸。而升遐之日,天下歸仁焉。此所謂得佛心法者,古今一人而已。璉雖以出世法度人,而持律嚴甚。上嘗賜以龍腦鉢盂,璉對使者焚之,曰:「吾法以壞色衣,以瓦鐵食,此鉢非法。」使者歸奏,上嘉歎久之。銘曰:
巍巍仁皇,體合自然。神耀得道,非有師傳。維道人璉,逍遙自在。禪律並行,不相留礙。於穆頌詩,我既其文。惟佛與佛,乃識其真。咨爾東南,山君海王。時節來朝,以謹其藏。

元祐六年正月癸亥,龍圖閣學士、左朝奉郎、知杭州軍州事、兼管內勸農使、充兩浙西路兵馬鈐轄、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公事、武功縣開國子食邑六百戶、輕車都尉、賜紫金魚袋,臣蘇軾撰并書。

《蘇文忠公全集》卷一七。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》卷一四四,《文章正宗》續集卷一五,寶慶《四明志》卷一三,《延祐四明志》卷一五,《汴京遺蹟志》卷一一,《四明文獻考》,雍正《寧波府志》卷九,《八瓊石金石補正》卷一〇七,《金石續編》卷一六,《兩浙金石志》卷六,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二八〇,咸豐《四明圖經》卷九,《阿育王山志》卷四,同治《鄞縣志》卷五九。

〔一〕郎本卷五五「三」作「二」。
《全宋文數據庫》